《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各媒体报道:颐家护理站专题

     自2016年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本市护理站的通知》之后,护理站在上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实在通知出台之前,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在2015年就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开设了护理站,以此护理站为中心,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提供护理站服务,而随着政策的利好,颐家护理站也取得了服务升级,依托江苏街道提供资源,颐家社会组织专业运作,引入社区卫生中心专业力量作为支撑,整合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实现三站合一,在长宁区医保办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长宁区民政局、长宁区卫计委,江苏路街道,江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多方的努力,打通了民政和卫生服务机构跨界限制,开展了生活照料、基础护理、慢性病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精神关爱等服务,实现了“养”、“护”、“医”、“康”在社区综合照护上的结合。

      全市社区设立护理站已经很多,但是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独创的社区医养结合为老服务模式,把医疗护理站与生活照护站合体嵌入在社区,提供综合的一体化、一站式的长期照护服务,为上海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在2016年10月9日,九九重阳节之日,在长宁区医保办,长宁区卫计委,长宁区民政局,江苏路街道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颐家护理站”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颐家护理站将以崭新的姿态探索社区医疗康护领域。

     2016年10月10日,《文汇报》头版图片新闻,发表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社区老人”一文,文中提到“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颐家”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护理站正式启用。社区老年人在护理站不仅可获得社区卫生中心提供的专业诊疗,还能获得所需的基础护理、医疗护理、康复指导、生活照料等综合服务,相关诊疗费用可直接由医保支付,实现“医、养、护”在社区养老服务上的一体化模式。”

     2016年10月10日,《解放日报》上海版,以“养老不离开家门,护理站刷医保卡”发文,阐述了上海颐家护理站的“刷医保卡服务”给老人带来的便利性。同时,新媒体《上海观察》对这一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在,我们就看看这一便利性给老人带来了哪些福利。

     养老院难进,居住成本较高,让越来越多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对于一些高龄老人,尤其是失智失能老人,在家中难以获得专业护理服务是一大难题。今天上午,“颐家”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护理站在长宁区江苏路正式启用,除了为周边居民提供居家养老、上门照顾和老年日间照护“三合一”的服务以外,产生的医疗费用还可刷医保支付。

(图为: 护理站启动当天医护人员在门外为居民义诊)

     家住江苏路街道的老陈已经瘫痪多年了,过去每周两次地跑医院做康复治疗,让他和家人劳累不堪。如今,护理站开到了老陈的家门口,每周定期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为他做康复训练,理疗费也全部由医保支付。

     江苏路街道是一个老龄化程度高、老式房屋密集的“双老”城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一直都有,原来按照网格来划分的卫生站,只能满足一般的量血压、医疗咨询等。护理站开了以后,居民不仅可以接受更专业的诊疗,还可以在护理站内获得基础护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治疗、生活照料等服务。”江苏路街道副主任沈海燕告诉记者。

     200平方米的护理站内,除了有专科医生诊室、全科医生诊室,还有泡脚、拔火罐等基础医疗服务诊室。护理站60余人的专职团队,定期为老人提供包括测血糖、注射、擦浴等上门服务。

(图为:长新社区卫生服务站“陈建家庭医生工作室”)

(图为:老人在运用护理站全进口的理疗仪进行康复)

(图为:护理站理疗室内居民们正在享受中医熏蒸服务)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最关心的是费用支付问题。“在家养老省去了跑医院的麻烦,可是产生的医疗费用始终是个顾虑。”老陈告诉记者,过去也请过看护上门做理疗,时间长了花费不少,“现在护理站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拉医保卡,有医保支付了。”

(图为:护理员每周定期到老陈家为其做理疗)

     2016年10月10日,《东方早报》在大新闻版以“长宁区首次在社区设老人医养结合护理站”

     文中提到据悉:“老人们不仅可获得由社区卫生中心医生提供的专业诊疗,还可在护理站内获得所需的基础护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服务。老年人最为关心的费用支付问题当日获得满意答复,护理站里的医疗诊疗费用都可使用医保卡,由医保支付,免去了老年人往返医院的辛劳,提供了老年人居家康复照护的便利,打消了费用支付方式的顾虑。据江苏路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式房屋比较密集的“双老”城区,江苏路街道在社区场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约200平方米的场地无偿提供给“颐家”这一社会组织,作为老年人康复护理场所,且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多次邀社区卫生中心与“颐家”开展互访、互动活动,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最终,促成了双方合作意向。这一设想得到长宁区民政局、区卫计委充分肯定,在长宁区医保办的大力支持下,护理站解决了医保卡专线设置、医疗卫生点资质申报等问题。四方携手,共同推进,形成了场地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站一体”的服务模式”。

     2016年10月22日,《新民晚报》在大新闻版以《失智老人不“失爱”困境待破》为题报道护理站事宜

     国庆节刚过,长宁区江苏路街道颐家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护理站启用,就开在长宁路491弄里。住在17号楼的81岁阿婆冯宝珍说,护理站开到了居民家门口,与老年人完全是“零距离”。她所在的楼里居民以老年人为主,还有几位失智失能,需要家人全天候形影不离地看护。“看到那些失智老人,想想也十分可怜,一般的养老院几乎不收他们。” 照护成本高风险大。

江苏路街道新建的颐家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护理站,就是想给老人们提供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慰藉和生活照料的“一站式”服务。而这些服务对失智失能老人来说又是亟盼的。护理站负责人蒋燕表示,如果开在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护理站不伸把手,不多给点专业的护理指导,那些失智老人真的就很可能面临更艰难的处境。“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失智老人基本上只能靠居家看护,靠社区护理站上门提供些帮助,养老机构基本上不接收他们。”蒋燕说,而照护失智老人成本高、风险大。

     截至2016年10月13日,除《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发稿外,《上海日报》,《长宁时报》,《长宁有线》等各媒体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