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温度:颐家回顾篇-失智

引子:

“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是颐家最早的一家为老服务中心,它坐落于长宁区江苏街道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上,由于位置偏僻,第一次去参观的人总会费些波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位置偏僻的中心,曾经最多时入住过十五名日托老人。而经过四年的辛勤耕耘,这个不满100平的小小空间让颐家获得了多项市级荣誉。

虽然,为了更大的发展,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将于2016年底整体搬迁到200平的安化路日间照护中心去了。但是,毕竟这是个承载颐家记忆的地方,这里的人、事、物都是有故事的,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回忆篇,期待与各位关注颐家的朋友一起,再次重温那些感动我们的往事。

编者语:

时光慢慢静默、逐渐模糊,最后,包括所有的荣耀、尊严、亲人都被忘却,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症。失去记忆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空白的世界;没有记忆的人生是悲伤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已经失去了记忆,我们不能让爱也失去了。据统计,我国老人有两亿多,现有1000万左右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他们需要关怀,需要爱心,在他们失去记忆的陌生环境里,大家的爱就是一根明亮的火柴。

童话

     接受颐家居家上门服务的有这样一位特殊老人——长期卧床的她却总会哼着儿歌的调调。

     “每次来到这位老奶奶家,心里总有种特别的感觉。”一位居家上门服务人员小王说。

     奶奶由于患有重度的阿尔茨海默症,已经不能独立行动。奶奶的子女忙于工作,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奶奶,再加上病魔渐渐侵蚀语言交流能力,子女的耐心也被病魔同奶奶的记忆一同抹去。子女和奶奶也没有了正常的交流。

     “也许,这是以前孙子或者孙女小时候玩的布偶。”

     “奶奶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这次在奶奶咿咿呀呀的声调中,给我展示了一个有着小牛,小兔、加菲猫和奶奶自己的童话故事。”

     在居家上门服务人员小王跟奶奶聊天时候,奶奶绘声绘色的把小王带入了自己的的童话故事中。

“或许在她的心目中,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守护着奶奶心中最快乐的那段记忆”小王说道,“看到奶奶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心中泛出一丝难过、如果我的到来能让奶奶开心,我真希望我能一直陪伴奶奶,让她不再孤独。”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身为子女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反思,多一分交流,多一分耐心,带给老人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有多重要。

     “奶奶已经失去了智力,请不要让爱再失去的更多。作为一个颐家人,我希望从自我做起,把颐家的爱播撒到方方面面,让每一个老人都有快乐温馨及充满爱的晚年生活。”

     小时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为你讲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进入甜美的梦乡;如今,他们步履蹒跚,请搀扶他们,就像当初他们扶着你踏出人生的第一步一样。小时候,父母是你的拐棍,现在,你不光是他们的拐杖,更是他们的靠山;如果你的父母神智错乱,你要紧握他们的双手,轻轻抚摸,肌肤之爱会让他们安静下来,你的笑容会让他感受到亲情,虽然他们的脑细胞被病魔摧毁,可病魔永远也夺不去那份爱。

作家

86岁的赵婆婆年轻时是作家,写过许多诗作。在得了失智症后,病魔无情的用橡皮在她写满记忆的脑海里狠狠的擦了几下。经常彻夜不眠的赵阿姨受尽病痛的折磨,有时还会莫名的用头撞击墙壁。

为了唤醒她的记忆,颐家的康复护理人员为她量身定制了亲情交流、回忆沟通等内容的个案化康复方案。

大清早,赵婆婆的女儿例行来看望赵婆婆。女儿走后,颐家的康复师就坐在赵婆婆的床头,陪和没有任何反应的她“聊天”。

日复一日,她的流露出对子女依恋的申请,后来能模糊的叫起女儿的乳名。这一声爱的生灵呼唤,让女儿和康复师们一场振奋,有人潸然泪下,因为赵婆婆的记忆有开始恢复的迹象了。

每天一篇散文,反复朗读。这不是在学校,而是在赵婆婆的床前,是康复师对赵婆婆内心深处记忆的呼唤。终于有一天,康复护理师在为赵婆婆朗读她自己曾经写的散文《勿忘我》时,她越听越来劲,瞪着眼告诉康复护理人员,也写过类似的文章,知道自己是上海人了……

看到常年患有失智症的高龄老人开始恢复记忆,在场工作人员都说,颐家模式的康复护理创造了“唤醒记忆”的奇迹。

“万一有一天,他醒了,我希望她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然后叫我一声小瘪三。”

一句台词道出了多少人对失智亲人康复的夙愿。他们的记忆从沉睡中醒来,唤醒他们的,是那份对爱的执着。纵然他们现在糊涂着,叫不上你的名字,但爱永远清醒。

让我们共同祈祷,愿所有阿尔茨海默患者仍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让他们的世界充满爱。用爱去回忆,用爱去记忆,用爱去拥有现在,唯有爱一直在,才能让记忆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