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温度:颐家回顾篇-平凡

引子:

  “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是颐家最早的一家为老服务中心,它坐落于长宁区江苏街道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上,由于位置偏僻,第一次去参观的人总会费些波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位置偏僻的中心,曾经最多时入住过十五名日托老人。而经过四年的辛勤耕耘,这个不满100平的小小空间让颐家获得了多项市级荣誉。

  虽然,为了更大的发展,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将于2016年底整体搬迁到200平的安化路日间照护中心去了。但是,毕竟这是个承载颐家记忆的地方,这里的人、事、物都是有故事的,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回忆篇,期待与各位关注颐家的朋友一起,再次重温那些感动我们的往事。

编者语:

  在养老行业中,不仅需要精湛地护理技巧,还需要有一颗能够理解被服务者,被服务者家庭的宽大的心。 颐家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居家上门护理员,但他们每一个人经历的事情,都散发着不平凡的职业精神。

信任

       王大叔是机构的服务明星。他45岁,要不是脸上挂着习惯式的憨憨微笑,很难想象这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北方汉子是一位专业的养老行业工作者。王大叔桌上的感谢信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也总是被机构的同事们津津乐道,但要说最跌宕起伏的,还是他和老张的故事。

  住在新华街道78岁的老张因为中风后遗症瘫痪多年。因为全身无法移动,每天的多次翻身成了耗时耗力的大工程。而由于子女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即便每次都小心谨慎,老张依然蹙着眉头,默默忍受着因翻身而带来的疼痛。老张中风后的一段时间,他的子女也找过一些居家上门人员,但由于不是特别专业,其子女已经失去了对居家上门护理人员的信心。

  基于这些原因,在颐家介入的前期,遭到过数次其子女的排斥,最严重的情况下,其子女会当面质疑道:“你们这些居家上门护理员与普通的保姆没有任何区别,靠你们一星期来一次也帮不了我们什么的。”但顶着压力,身为居家上门护理员的王大叔又跟其子女打了个电话耐心地说:“就上门试一试,我们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如果你不需要我帮你父亲做什么,我可以教你母亲一点简单的技巧,这样既能护理好你的父亲,又能使你母亲感到不累。你不要看帮卧床老人翻身看似简单,但做起来是有技巧的”。带着一丝疑虑,老张的子女终于愿意尝试颐家的居家上门服务。

  首次登门服务当天下着大雨,到达失能老人家门的时候,王大叔的身子都被雨淋透了。但由于过去居家上门服务的不愉快经历,老张的子女依然对王大叔充满防范,未等王大叔将身上的雨水擦干,便催促着叫他手脚快点。进了屋,怕弄湿老人,王大叔脱下了外套,搓热了双手,熟练地帮助老张进行了多次翻身,并细心进行擦身,在看到父亲露出久许不见的舒爽表情后,子女的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不好意思地问起该如何给父亲翻身。

  虽然之前受尽了冷漠与嫌弃,王大叔还是耐心地说道:“在翻身时,一定要借助失能老人本身的力量进行翻身,要注意不要拖,拉,推,这样皮肤就不容易破碎”。在听完王大叔的讲解后,失能老人的子女激动地握住王大叔的手并不停地点头道:“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父亲老翻身的时候叫疼了,是因为我们的手法不对,还是要相信专业,谢谢你们!”在这次居家上门指导后,老张家的子女又邀请了王大叔进行多次上门指导,在最后,他门终于能熟练地帮助父亲翻身了。

  小编听闻王大叔的故事,抱着好奇询问他,当他受到子女排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理念让他坚持下来,王大叔回答说:“在颐家,服务老人是最重要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得去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