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家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回顾篇-人情味

引子

 “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是颐家最早的一家为老服务中心,它坐落于长宁区江苏街道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上,由于位置偏僻,第一次去参观的人总会费些波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位置偏僻的中心,曾经最多时入住过十五名日托老人。而经过四年的辛勤耕耘,这个不满200米的小空间让颐家获得很多口碑,感动,荣誉。

  虽然,为了更大的发展,利西路日间照护中心将于2016年底整体搬迁到附近的安化路日间照护中心。但是,毕竟这是个承载颐家记忆的地方,这里的人、事、物都是有故事的,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回顾篇,期待与各位关注颐家的朋友一起,再次重温那些感动我们的往事。

编者语

  在做颐家规范化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有幸阅读了颐家成立以来所有的微信文章,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颐家成长的点点滴滴,但更看到了颐家的服务内核,以老人需求出发,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因为在很多的服务案例中,颐家员工所做的事,是远远超过“康复护理”的服务范畴的……

西

爱美的心没有年龄的界限

 日间照护中心的王伯伯今年93岁了,患有重度帕金森综合征,由于子女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到他,一年以来,他一直都把日间照护中心作为自己生活的第二个家,与日间老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王伯伯平时少言语,却爱打扮。2015年6月4日那天,颐家社工勒彬彬发现王伯伯一反常态,坐立不安,趁日间工作人员不注意,总想溜出去。在她的再三问询下,王伯伯告诉她说:“这个周末预备和子女一起回老家探亲,可是橱柜里十几年没穿的西装皱得皱、脏得脏,子女一心埋头工作也没放心上”。


      王伯伯想把衣服拿去干洗店,但一个人又行动不方便,穿上又觉得太丢面子,内心焦躁忐忑,甚是无奈。

于是,勒彬彬下午抽时间带王伯伯回了家,选了套他最喜欢的西装,帮他送去了干洗店,让他能穿着整洁的衣服,开开心心地过周末。

 在度过愉快的周末后,王伯伯还很“臭美”地穿着西装来到中心,硬是要我们给他拍摄这张靓照。我们知道他并不是要展现什么,只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谢,因为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行动是最有力度的表达。

人情是火,炙烤着人心的善恶;人情是水,哺育着社会的平和;人情是山,眺望着世界的开阔;人情是海,容纳着人生的坎坷。

 2014年12月4日晚,日间照护中心的老人史伯伯不堪心脏病、胃病等多种疾病而导致胸口发闷,在史伯伯致电颐家日间照护中心的半小时内,颐家照护师徐晓彤立马拨打了120,并第一时间赶到了史伯伯家中,将史伯伯送至了急诊室进行抢救。

 为了确保史伯伯的安全,徐晓彤还自发留了下来,运用自己丰富的照护经验对史伯伯进行24小时陪护,帮助史伯伯渡过惊险的第一晚。

 惊险一晚还历历在目,回顾那天晚上,最值得提及的是晚上9点多,颐家照护师徐晓彤和姚婷自发地为史伯伯准备了洗漱用品和粥送到急诊室。洗漱用品中的牙刷、牙膏、毛巾都是姑娘直接拿了自己平日所用的,粥也是现熬的,打开时还冒着热气。

 在香港工作的史伯伯女儿接到颐家工作人员的电话在第二天赶到后再三对颐家表示感谢。事后,在问及两位照护师时,姚婷是这么说的:“在日间的时候,史伯伯对我就好像自己的孙女一样,在我看来这不是工作,而是我应该做的”。

 虽然是一句简单的“应该做的”,但在其中蕴含了姚婷对史伯伯的浓浓关爱,也体现出了史伯伯对姚婷的认可与满意,因为若不是双方的“以心换心”,便不会有救命的那场“立马赶到”,毕竟救助一个危患老人是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的,若不是“人情味”,谁都会选择明哲保身的。

 人情是火,炙烤着人心的善恶;人情是水,哺育着社会的平和;人情是山,眺望着世界的开阔;人情是海,容纳着人生的坎坷。

 具有人情味儿的颐家为老服务,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在宽窄相间的弄堂里,让你,让我,让她的心中,都存有一份温暖。